你的生活圈,被分割成无数的15s

是否,你也曾沉迷抖音,“充分利用”自己的碎片时间?
在短暂的课间或是赶路的时候,等地铁的间隙又或是摊开笔记本准备动笔之前,甚至吃饭刷牙、聊天说话的时候,笨拙地用自己的食指重复四十五度摆动的动作,滑动着手机界面,
看着屏幕上一闪而过的网红路口,循环听着烂大街的BGM,学各种所谓网红的pose……
放下包,坐到书桌前,打开电脑——左手不自觉地拿起手机,从余光到正视,花了三秒钟的时间,抖音界面变成了眼球的主宰。
「只看十分钟,我发誓」
匆匆划过几页,在小哥哥帅气的背影上,手指不自觉的停住了。
我习得的那种“挖掘宝藏”的“技能”促使我点进主页再看他的其他作品,然后就是行云流水般的点赞关注,开始“沉沦”。
开唱之前总得饶舌几句的主播、善于造梗和摆弄微表情的笑匠、表演及其放飞自我的集梗王…… 无数个十分钟飞逝,我却又一次跟自己妥协,这是最后十分钟了。
最后再刷一条,我保证不刷了!
只是黑人小哥的运球流畅又舒服;国外人迹罕至的美景哪里轮得上我“薰衣草一夜间变成紫色垃圾”的担忧;又翻出个令人捧腹的视频,管他有没有内涵,必须分享给朋友一起看……

一晃神,眼神往边上一转又盯回屏幕,终于,眼睛的酸胀感提醒我不该看也不能看了,于是拿起笔随手在打开的本子上“创作”。
看到一个不会的问题,拿起手机,结果是又一次沦陷在了各种推送的资讯头条上。
「当这已然成为惯性」
起床,吃饭,工作,睡觉,起床……日复一日的循环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圆,旋转着,越转越快,根本停不下来。回头看自己除了得到了自己增长的年龄,流逝了大段的时光,其他什么都没有留下。
朋友聚会的饭桌上,大家一面叹息着生活不易,一面讨论着饭后回去干什么
“ 就是刷刷抖音 开波王者
或者看看直播 吃吃鸡啊。”
开始厌倦当下的生活,越来越不敢放下手机,面对真实的自己。想起小时候,谈到人生,总觉得自己的未来,应该是充满激情和梦想的。
曾经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,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抱着一只手机苟活着。
理想不应该只是,一句曾经说过的空口白话,随着记忆被我们慢慢淡忘。

「想做什么?」
不满自己现实的生活状态,又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,能做什么。所以开始犹豫、纠结,没法做出选择。
终于下定决心,强制自己克服刷抖音的“陋习”。不仅是对自制力的惩戒,还有随着抖音的受众面的扩大,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变得“没意思”了。
回过头再看抖音的时候,
终于明白自己曾经的生活圈,一度被分割成无数个15s。
忽然想到一句话:
“ Time itself becomes fluid
—— hours become minutes,or seconds stretch into days. ”
才发现,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的促使下,一种虚荣浮躁的风气充斥着由算法堆砌成的互联网。未成年人对的网红的追捧,金钱至上的单一价值观。通过抖音自带强大滤镜而爆红的“好看皮囊”们,大部分都没有“有趣的灵魂”,为了博关注吸流量,在犯罪边缘游走,可笑的是,他们却成了被人崇拜对象。

不再没日没夜刷手机的日子里,我发现自己多出来的是曾经属于我我却不熟悉的时间。走出被手机控制的virtual life,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。
「改变」
摆脱抖音的束缚之后,就好像发现了一个新世界。
以前一度被自己一拖再拖的事情开始被我一件又一件地解决。
我开始看以前买来却没看过的书,开始学想了很久的吉他。
我的拖延症也开始痊愈。
之前没写完的半本小说又开始被我捡起来,继续脑洞;
不再每天熬夜,早上长在床上,不再恶性循环;
不再匆匆啃一片面包就当做早饭。
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变得鲜活起来,我开始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;
睡前的十几二十分钟不再被“蓝光”充斥;
睡醒后我听了一首喜欢的轻音乐,然后在很快的时间内清醒,下床刷牙;
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不再需要手机来过渡……
虽然现在偶尔还是会看几眼抖音,还是能从朋友圈里看到一些有关于它的消息。不过好在,已经不再被其所控制 ——我已经是自由的我了
那个被我挣脱的抖音,也逐渐从早些时候的土味横行、野蛮生长,到逐渐吐故纳新,融合社交、资讯、消遣和碎片化阅读为一体,这样的变化,也算是喜闻乐见。这样的改变,小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,大到国际交流以此为媒介。无论是东京涩谷还是纽约中央公园,都有对着Tik Tok镜头跳舞的少年。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岸亚国家的青少年通过抖音了解中国,来中国旅游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。
不再一味排斥或是接受,而是有了自己的价值观,不被这些社交软件牵着鼻子走。

如果你的生活圈:被分割成无数的15s。当你感觉现在的你:开始厌倦生活的时候。去做一些尝试吧!
世界变化地太快
如果你还被你所能意识到的事情所束缚
如果你还一点改变都不愿意做出
或许,
你就被抛下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Everdo and be your self
感谢你,拿出你的许多个15s读完这篇文章。希望你的下个15s更有意义。
